那些年山村的夏夜

那些年,山村没有电风扇,没有电视机,更没有空调和电脑,可是那时山村的夏夜很迷人。——题记 1.山村的夏夜姗姗来迟 太阳从西边的山坳掉下往了,天边五颜六色的云彩从亮到暗慢慢儿幻化着,外形更是转变万千!西边天空的云朵变成灰暗色的时候,父亲就从田里回来了。母亲就搬出小桌子放在后院,端出饭菜摆放在小桌子上,姜武玦爱姜玛丽我们小孩子帮着搬小矮凳、拿筷子。等我们做好这一切。

父亲通常也已经草草地擦洗好身子了。一家人就围着桌子开兴奋心地吃饭。等我们吃完饭,天色也渐渐暗下来,灰暗的天幕便和层层叠叠的远山融合在一起。凉风也习习地吹来了。蚊子在浓厚的暮色的掩护下纷纷出来作乱,蝙蝠煽动那两张肉质的同党在后院翩飞,母亲说,蝙蝠出来吃蚊子了。姜玛丽2.山村的夏夜从忙碌开端 天色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天幕上的星星次第亮起来了。

母亲指着天边最早呈现的那颗星星告诉我们,那颗星就是“黄昏晓”(上学后我知道它就是北极星)。此时,母亲就开端收拾碗筷进屋了。屋子里亮起了昏暗的灯光,橘黄的灯光透过窗户上的塑料布,透过开着的门投射到后院,很温馨。母亲在灶头忙着洗刷,我们小孩子就轮流着洗澡。姜武玦那时没有自来水,也没有卫生间。

洗澡就是打半脸盆水蹲在屋子里或是院子里从脸一直洗到脚,到最后那点水变成了乳白色,上面还漂着一层白花花的“垢”,不过那水带了香皂的香味也不感觉恶心了。不管怎么说,总算洗了澡了,身上香喷喷的,也舒爽了。3.山村的夏夜很舒服 晚饭之后的一段时间是农家一天里最舒服的时刻。各家都在自家门前放下门板,一头放在门槛上,一头放在矮凳子上。

一长溜排过往,大人小孩或坐着或躺着纳凉,很是热闹。我喜欢仰躺在门板上,一边摇着自己做的麦秸扇,一边悠闲地看星星看月亮。晴朗的夜空,暗灰色的天幕缀满密密麻麻的星斗,一闪一闪,看得我眼都花了。要是有月亮的话,虽然没有那么多的星星,可是天空更美了。记得那时候的天蓝得透彻,天空显得更加高远,衬得黄灿灿的月亮更加明亮。月夜的云也特别白。

特别轻巧。月亮在走,白云在飘,看着看着,我就分不清楚是月亮接近白云,还是白云飘向月亮!看着月亮和白云躲猫猫似的,别有一番滋味。看着天幕上的星星和月亮,我和堂姐堂妹有时会不由自主地唱起歌:“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或是“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二妹嗓子好,歌声传得很远很远。我们有时还会背诵“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之类的古诗。

汉子们喜欢说些地里庄稼的事情,或是说些村里的逸闻趣事。村里有几个有学问的白叟,他们就给大家讲“传”,《水浒传》、《白蛇传》、《樊梨花薛丁山传》,讲的人津津有味,听的人聚精会神。小孩子可不管这些,有些小孩儿在这些临时搭建的“床展”之间跑来跑往闹腾个没完,确实太吵了,大人会吆喝几声,小孩就鸦雀无声了。这些《传》我们小孩听不懂,等母亲忙完家里的琐事出来了。

我们就缠着她给我们讲故事,或是做谜语给我们猜。至于那故事,讲的大多是《狼来了》、《牛郎织女》之类的民间故事,一遍又一遍地听,我们都快背出来了。谜语大多是动植物谜或是事物谜,渐渐的这些谜语都耳熟能详了,后来竟是做谜语的人还没说完谜面,猜的人就争着说出了答案,那景象至今想起来还忍俊不由。好多谜语我至今还能清清楚楚地记得,谜面都是用方言说的。

押韵,朗朗上口,既是谜语,又是生活常识,在娱乐中开导聪明。现在就说两则谜语吧。“小时一棵草,大时一棵竹,花开顶端,籽结腰间。(玉米)”“两个娒儿(小孩)一样长,日里烘火夜里凉。(火钳子)”…… 4.山村的夏夜很安好 九点多,山风习习,热气已经退了,扇子也不消打了,偶然有蚊子飞来想占廉价,才用扇子拍打一下。这个时间。

好多小孩已经熟睡了,没睡的也大多睡意朦胧了。看看时候不早了,各家就陆续收起门板,大点的孩子揉着惺忪的睡眼跟在大人后面跌跌撞撞地回屋,小小孩就由大人抱着。各家上好门板关上大门各自安歇。夜风轻轻吹拂,山村渐渐进进梦乡,星星也合上了眼睑,只有一些虫豸还不知倦怠地叫叫,比如纺织娘们。山村的夜晚,温馨、安好,如同熟睡的婴儿……。

| 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