秤杆上的重量

爷爷说,秤杆是“子孙棒”;父亲说,做人如称秤。——题记 【一】 看到“重量”这个词,我很自然地想起了称重量的秤。我对秤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这或许和我的经历有关。我最早接触秤是在二伯家里。姜玛丽二伯开了一个手面店,是自家做。

自家卖。他做手面的手艺很精湛,他做的手面又细又匀,卖出的手面份量足,所以生意很红火。做买卖自然要用到秤,姜武玦爱姜玛丽二伯家里有好几杆杆秤。

金黄的秤钩,乌黑的秤杆,一个个小小的白点组成的秤花,还有一个用麻绳吊着的铁秤砣,就组成了一杆称重量的秤了!二伯家有一杆年夜秤。

秤杆很粗,姜武玦秤砣很年夜,不消的时辰总是立在中间房子的一扇年夜门后面。

我有时看到那个石块做的年夜秤砣会不由自主地去提一提,哇,好重啊!(那时还小,没那么多的力量。)年夜伯母总是吩咐:别动那杆秤,万一秤砣打到脚就麻烦了。

我也就不敢再动了。二伯家的那杆年夜秤名声远扬,原因有二:一是很准;二是称重量年夜,“透尾”(就是最年夜承重量)200斤。出产队分粮食都放在二伯家。

因为他家的三间房子是相通的,处所宽广,称粮食理所固然用二伯家的那杆年夜秤!附近人家要是称斤两重的物品也到二伯家借这杆年夜秤。年夜伯家的秤称出了好分缘。

最有趣的是我们几个从兄弟姐妹经经常利用这杆秤称体重。双手抓住两个秤钩,下身尽量往上缩,直到两脚离开地面,另外两个人抬着称。

年夜家嘻嘻哈哈一阵笑,吊在秤钩上的人用力憋着不笑作声来,要是憋不住笑了准掉落下来,那就没法称了。有时也坐在箩筐里称,那感觉好极了。

称完了还不想出来。称重量也是我们小孩子喜欢做的工作。有时看到二伯家的秤闲着,我们就把各种工具放到秤盘里称,衣服、厨房里的用具、木头、石块。

总之是就地取材,能放到秤盘里称的城市拿来称。在这种“模拟训练”过程中,我很小的时辰就学会了称秤,还获得年夜人的奖饰呢!二伯家的秤称出了我们童年的欢愉。

【二】 很多年后,我家也有了一杆小秤。母亲经常会用这杆秤称一称兔子的重量,评估它们长得快不快,要是到够送人的重量,母亲就会把那些兔子拿去送情面。

偶尔也会杀一只给我们吃。那杆秤里称出了希望的斤两。母亲还会用这杆秤称买回来的猪肉,若是斤两足就很高兴,若是不足的量比较多。

她就会把肉拿回卖肉铺要求补足重量。村里有两个杀猪卖肉的师傅,母亲在屡次的称重中得出结论,有一个师傅卖肉从不短秤头,于是就都到那个师傅那里买肉。

也不再称。那杆秤里称出了诚信的重量。有时亲戚朋友送礼品来了,母亲也要把“礼”过一下秤,也好估量着以后还多重的礼。从那杆秤里。

称出了情面的轻重。【三】 我上小学的时辰,家里开了个小店,父亲就又买了一杆年夜秤和一杆带铁盘的小杆秤。小店开张那天。

爷爷再三吩咐父亲:做生意要讲诚信,秤是子孙棒(意思是斤两足不足会影响后世子孙),秤头一定要称到(就是斤两要足的意思)。父亲谨遵爷爷的教诲。

以诚信为本,生意慢慢红火,过不了一年也就风生水起,竟然做起了南货的批发。我家对面有一家药店,坐店的是个比我年夜十明年的姑娘,我经常到她店里玩。

说是玩,现实上是好奇她那把很小很小的盘秤,也就是现在各药店里都有的那种“克秤”(我到现在也没有弄清楚那种秤叫甚么名字,就暂且给它起个这样的名儿吧)。

某天,我发现她家的秤盘底下贴了几片胶布,我起先不解,后来琢磨出来了,这应该是缺斤短两的技巧!我想每称一味药就短那胶布的重量,一帖药要短几多啊。

我觉得她作弊的手段挺高明的,比起我们同窗考试偷看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我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父亲,也叫父亲在秤盘地下做做四肢举动,这样就能赚更多的钱了。

还给他献了一个自以为高明无比的计策——在秤盘地下放块磁铁!人家不知道最好,即使被发现了也可以推说磁铁甚么时辰粘到秤盘下自己也不知道。没想到父亲不单没有采取我的计策。

还批评了我,他说做生意讲诚信才能做得久长,短斤缺两只能赚到眼前的好处,以后人家就不跟你做生意了。父亲还说,做人如称秤。

只有斤两足了才能获取他人的信任,要坦坦荡荡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人如称秤”,父亲的话我至今依然深切地记得,几十年来也是依照父亲的教诲行事做人。

所以也活得轻松自在。

| 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