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戏——昭君出塞
不雅戏——昭君出塞 哎呀,爹娘啊!孩儿今日别了你,又未知,何年何月,何日什么时候,再会得我那爹娘啊!转眼看家乡,漂渺以似云飞。又只见,海水连天,野花满地。愁似,雁门关上看长安,总有那,巫山十二难寻觅。怀抱琵琶别汉君,西风飒飒走胡尘。朝中甲士千千万,始信功绩在妇人。愁默默,恨沉沉,怒目切齿恨奸臣。今朝别了刘王往,若要相逢。
若要相逢,一似海样深。思我君来想我主,想主实指看,凤枕鸾衾同欢会。又谁知,凤只鸾孤,都作了一样肚肠碎。这是京剧《汉明妃》里昭君出塞一折中王昭君的一段唱词。《汉明妃》为京剧传统剧目,尚小云的代表作。一名《王昭君》,别名《青冢记》,《昭君出塞》为其中的一折。尚小云先生所演的《汉明妃》,是在昆曲《昭君出塞》原本的基础上,将这折戏增首益尾。
编成整本的《汉明妃》,成为尚派的传世之作。在人物的塑造上,尚先生树立了一个以国度好处为重,识大体、顾大局,具有高贵品质的妇女形象。其中《昭君出塞》是典型的“文戏武唱”,尚小云先生曾阐释自己的创作意图说:“演这出戏,必然要注意区别“马下昭君”和“马上昭君”的不同点,注意“昭君上马”和“马上昭君”的神形转变。“马上昭君”的特点是。
“既要有人,又要有马,马是烈马,人是佳人;一身二用,神形兼顾”。尚先生的饱表演满、强烈、清健、豪宕的风格。她那“马上昭君”手舞足蹈的表演,为不雅众重现了一幅活的“佳人烈马图”。故事发生在西汉元帝时期,那王昭君,作为一个倾国倾城、美艳尽伦的女子,完全可以力压群芳,成为汉皇枕边的宠爱,成为未央宫内的主人。可那毛延寿的画笔。
却因她不肯屈从汉宫的“潜法则”,从而让她惊人的美貌,湮没在画师的图画,那涂抹的斑点,也让她的美丽在汉皇眼前黯然失色。从此,她开始在汉宫内四载的寂寞与孤独,她的美丽,也只能在阴暗的深宫中,静静地绽放,无人知晓,只得空对铜镜,叹华大哥往,叹青春流往,一个少女的情思,也随着时光的流逝,开始一点点地磨灭。而那漫漫的长夜里,她一小我独自面对明月。
看长夜当空照,一曲琵琶回荡天井,那轻拢慢捻,顿挫凝尽,如花底明涧,空里留霜,声声低诉着她的哀怨,长信秋词泪痕,西宫怨曲春恨长。可偌大的皇宫里,有谁听懂她的哀伤?有谁看见她的寂寞?可元帝照旧醉在他人的温柔乡里,却无记得在静静深宫里,还有一朵美丽的兰花独自绽开,无人采摘。后来,当匈奴单于向汉朝发来了求亲的信息,生处汉宫深庭的王昭君。
出于对汉皇的尽看,出于改变命运的渴看,决然放弃了寂寞安好宫廷的生活,英勇地走上一条前途未知的和亲之路。而舞台一场精彩悲惨的出塞开始上演了。塞外荒漠,斜风啸马。昭君出塞不亚于出征。出征之意不只是因为路途荒冷远远,是说她此一往是拿自己的如花的容颜换和平,她是一人抵过了千军万马,她是替大汉往和番。她的悲惨里,使后人读来总会有一种悲壮让人怜。
尚派的昭君穿蟒扎靠,头戴雉鸡翎子,宛然成了女将。在台上那样神气,有时让人竟忘了她的幽恨与无奈,哪里还是“怀抱琵琶别汉君,西风飒飒走胡尘”的昭君。却有点象樊梨花,有了一种蛮,使得和番也跟出使或打仗一样有浩气,少了悲苦。像张褰,像苏武一样,使命神圣。甚或觉得她此往深进番邦,必得要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而自尚小云起。
为凸起了王昭君的思想激情,加强了她的舞蹈性,使它成为一出艺术性很强的戏。昭君的唱,缠绵悱恻,诉说了她平生遭受的哀怨和她阔别故土的惆怅。身段以“跑圆场”为主的“趟马”动作。尚小云说,表演塞时的马上昭君,既要有人,又要有马;马是烈马,人是佳人;一身二用,神形兼顾,构成一幅佳人烈马图。他的“圆场”很负盛名,可谓使之立体化了。
人们随着准确的鼓点节奏,仿佛见到昭君驰骋在崎岖山路上的英姿而歌颂不尽。而那舞台上王昭君除了使用一般跑法的圆场外,还有伏身、拧腰、蹲腿的快步的尚派特点。跑起来很“边式”。这行走如风的圆场,将斗篷随风带起,那飘飘洒洒的美姿,是不雅众仿佛看到了一只展翅飞起的蝴蝶。随着皮黄的声调,联想着漫漫的风沙,伴着滚滚狼烟大漠,她穿上了新娘的红妆。
怀抱着琵琶,随着一队队的胡骑,阔别了长安城的繁华,阔别了未央宫的辉煌,和着迎亲的乐章,驶向未知的胡地。从长安到塞北,一路的车辙,一路的黄沙,与她一路走来的究竟是风?还是雪。若有花朵在绽放,若有星光像梦一样飞,就有思念在心头,就有苦难在怀中。她在一片的哀愁中,不禁唱到“慢说道人有思乡之意,马呵,岂无恋国之心,况且人乎。
慢说是小我,就是马到关前,马到关前,它就步懒移。人影稀,只见北雁南飞。冷僻清,朔风似箭,又只见旷野云低。细雨与姣枝,在皇宫多尊贵,受洪福与天齐。自少儿在闺阁之内,哪曾受,哪曾受这风霜劳意。”眼前的凄凉与长安的繁华,顿时构成鲜明的反差,而身处闺阁的她,又何曾饱受这风霜之苦呢?此刻,牵马回看,看家乡、往路远,已不见那长安城的繁花似锦。
因而那思家的乡情、那怙恃的亲情、那愿与君王承欢的恩情,又都在心底不竭地盘桓,她哀怨地唱到“哎呀,爹娘啊!孩儿今日别了你,又未知,何年何月,何日什么时候,再会得我那爹娘啊!转眼看家乡,漂渺以似云飞又只见,海水连天,野花满地。愁似,雁门关上看长安,总有那,巫山十二难寻觅。怀抱琵琶别汉君,西风飒飒走胡尘。朝中甲士千千万,始信功绩在妇人。
愁默默,恨沉沉,怒目切齿恨奸臣。今朝别了刘王往,若要相逢,若要相逢,一似海样深。思我君来想我主,想主实指看,凤枕鸾衾同欢会。又谁知,凤只鸾孤,都作了一样肚肠碎。我想此刻的昭君,尽管她心中对故土,对长安还是心存惦念的,尽管她道我宁作南朝黄泉客,不作夷邦掌国人。但那四载寂寞的尽看,和奸臣的陷害,却让她无法再回头了。大漠孤烟。
平沙夕照,在一曲琵琶声中,她泪斑斑,带月披星,继续行走在,远嫁的路途上,而那汉宫的愁与怨,都将随着马蹄声声渐渐远往,她继续带着和亲的使命,走上了,茫茫的大漠,走上了,悠悠的荒野。因而,她把马打得飞快,她就这样飞奔过了阴山,再不回头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