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和尚的情与佛

1 江南某寺院得道高僧G说,他要带我们去见见那个“花和尚”。他非常了解这个“花和尚”,由于“花和尚”曾经是他师傅的师傅的师傅。这个“花和尚”可不是水泊梁山里的鲁智深。

他是谁?且放下你心中的懊恼,跟着G高僧去拜拜他吧:—— 2 “花和尚”首先是一个和尚。在拜见他之前,G1高僧要我们先来看看他的一首禅诗: 无常如幻难说清。

世事难料命如丝; 看破人生诸不是,但莫执著心自平。见人之前先读诗,读诗才知道“花和尚”的道行深。你有什么感悟呢?3 “花和尚”以为。

出家就是以世界为家。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寺院,都是暂时的,不长久的。将来总有一天是要走的。所以,我们是处处无家处处家。处处无家处处家。

才能同心专心向佛。处处无家处处家,才能活得安闲而潇洒、超越而睿智、空灵而放任!所以,得道者年夜多是流浪汉。4 “花和尚”还以为。

出家人看似无情,实际上是多情。我佛如来,不但爱天下的每一个男人,更爱天下的每一个女人。不只是由于女人标致,更由于女人是天生的弱者。

没有女人,就没有这个世界。没有女人,就没有众多的寺庙,更不会有在寺庙里念经的和尚。5 “花和尚”不是一个通俗的和尚,而是有着很高造诣的佛学年夜师。

他编撰了闻名的《梵文典》八卷,填补了中国佛教史上的一页空缺。年夜师生来就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对那些身遭不幸沦为和穷鬼有着无穷的同情和关怀。他常常以“众生一日不成佛。

我梦终宵有泪痕”来申明本身所肩负的责任。一个引领时代潮流的作家、翻译家、诗人、艺术家…… 他创作的小说《断鸿零雁记》,为民初言情小说的开山作之一。

他翻译的《茶花女》,迷倒了那个年代的多少青年男女。他的诗风靡国内外,他的画分歧凡俗、价值连城…… 6 一个引领时代潮流的作家、翻译家、诗人、艺术家…… 还是一个革命家。早年在日本积极插手反清革命勾当。

被孙中山誉之为“率真”。革命和尚、空门怪杰。“不成无1、不成有二”的诗僧、艺僧、情僧…… 你说的是苏曼殊吧?恭喜你答对了。

G高僧带我们去见的就是他,也就是他师傅的师傅的师傅。7 生于日本,多年流落国内外。母亲是个东洋女人,父亲是广东茶商。一个中日的混血儿。

一个薄命的私生子。在不放在眼里、、冷遇的“套餐”中,他同心专心要拯救的,是这个多难多难的世界。一双佛眼的后面,是一颗救苦救难的慈悲心。

8 人人都说他像贾宝玉一样,特别喜欢标致的女孩子。一天,东京的马路上,突然看到一名美女艺妓在前面搭电车。他兴奋不已。

急匆匆地 赶上前去。可是,电车已开动。他被摔倒在地。结果呢,美女没有追上,却撞落了两颗门牙。从此,他就有了一个“无齿之徒”的外号。9 17岁。

在横滨留学的曼殊爱上了日本女孩菊子。俩人心心相印,胶漆相投。终于成长到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境界。但是,由于女孩做过歌妓,苏家不但果断否决他们相爱。

还到日本找菊子的父母兴师问罪。菊子的父母当众毒打了女儿一顿。刚烈的菊子,当晚就投海自杀了。他的初恋,以不幸的悲剧告终。10 在自传体小说《销魂零雁记》中。

描述了他与日本又一少女静子的恋爱悲剧。静子非常爱他,他也深爱静子。但是,已出家的他思之再三,还是中止了与她的恋爱关系,并立誓“终身不娶”。

对这一段恋情,他铭肌镂骨。在多年后的诗吟中,他仍在哀叹: 法衣点点疑樱瓣,半是脂痕半泪痕…… 11 又过了几年,曼殊东渡日本探母。

遇调筝艺伎百助枫子。两人引为知音,互相倾慕。听说,在他留下的诗篇中,一半以上是写给这个女人的。心有灵犀,灵肉相通。

但是,他们同居一夜,却什么也没有做。越日,猜疑的百助枫子问:年夜师和我事实若何?他答:我怕达到沸点也!…… 12 曼殊爱女人。

从菊子、静子到艺伎百助枫子,还有雪梅、雪鸿、雪南、娟娟…… 这些人,在苏曼殊的描述里,无一不温良贤淑、知书达理,有着很高的文化修养。

在他的小说中,女性无一不是理想化的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妙龄少女。平常生活中,他总是幻想条件出色的女性为本身痴狂。13 曼殊画画时。

总是身着禅绸。妙龄女子侍立在旁,研墨铺纸;若画三月桃花,则蘸取女子唇上的胭脂,其画绮艳逼人。他特别喜欢歌伎舞女。与他有交往的歌伎。

驰名有姓有住址的就有28人之多。风骚乃中国文人的本性,做了和尚的苏曼殊也不克不及免俗。14 虽然风骚,但他的骨子里却仍然是和尚。

虽然艳骨难收,心境又时时皈依禅悦。“忏尽情禅空色相,琵琶湖畔枕经眠。”他不是一般的禅僧,精确地应称之为“情僧”。情与禅抗颜接席地渗透在他的骨髓里。

其人缘应当追溯到他的悟性、个性及为人。情缘未了的他,乃出家人中的在家人,在家人中的出家人。15 他一无所有,却又挥霍无度。

由于没有了银子,已断炊几日。他躺在床上辗转呻吟。伴侣见状,叹息一声:我再 晚来一步,那你不成了饿鬼了么?伴侣赶忙为他买米煮饭。

走时还赠予给他100年夜洋。他肚子刚刚填饱,就欣欣然去逛街。碰着一乞丐,瘦骨伶仃,挺可怜的。他便把剩余的钱一股脑全送给了乞丐。16 又有一次。

他与一名友人闲聊。友人从衣服里抓住一只虱子,正筹办扪死它。曼殊见状,仓猝禁止:不要弄死它,丢到窗外去就好了。好在也是一条生命。

放它一码,让它去吧!真的是年夜慈年夜悲、菩萨心肠了!17 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君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禅心一任蛾眉妒,佛说本来怨是亲。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嗔…… 他的出家是当真的。被选择了宁静作为生命的栖泊地时,心湖便不再有什么年夜波年夜浪了。

18 但是,任情使性的他还是不改风骚倜傥的。

| 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