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请别抛弃我
不管走到哪里,故乡总给人留下暖和的字眼,留下难以健忘的记忆……然而,从小到大故乡在我心中有一种模糊的概念,以致于不能精确定位,总有四处漂荡的感觉。三十年后,回身看看通往故乡的路,总有什么挡住了我的去路,遥望心中的故乡,我在呼喊:故乡,你在哪里?小时候,在我的记忆里,不管走到哪里我都是个外乡人。父亲是个改行甲士,从唐山来到这里,自呀呀学语起,“故乡”一直是父亲反复教育的“河北省,唐山市,xxx”这是我对故乡的最初记忆。对于这个“血亲”故乡,在我四五岁时归去过一次,大多数记忆已还给了阿谁长远的年代,只有故乡那辽阔的平原和丰富的水资本,还有我那双目失明的奶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剩下的一切美好都留给了我故乡的父老乡亲。我出生的地方,是晋南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自然前提优越,一条小溪自北向南从小村穿过,优美的柿树林将全部小村覆盖,如果给个航拍。
小村的房屋生怕只是柿树林的点缀。这里是全省的小麦主产区之一,因此吸引了许多外埠人来这里落户,四五十年代的中国,以能吃上白面为标准来判定一个城市的吵嘴,因此,这里在当年的盛行已超过了大城市。在别人看来,我们一家人的选择也是如此。其实,用父母的话来讲完全是命运的放置。有句老话说的好:命运将你抛向哪里,你就要在哪里吃草。命运将我们从河北老家抛向晋南,我们当然是要在这里吃白面了,但是,在阿谁打算经济的年代,白面对晋南人来讲也是相对而言,不过,当时能在这里生活,也算是一种幸运。小时候,对于故乡的理解一直逗留在字面,而把小村当做我生长的家园,那边有我的小火伴,有我熟悉的情况,有善良的邻里,有我们幸福的一家人。在这里,我渡过了兴奋的童年,留下了芳华年少时傻傻的爱,生命中这里已成为我生长的故乡。几十年再与它密切接触,小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会触疼我的每一根神经。
都会使我周身的每一滴血液沸腾。跟着春秋的增加,我有了工作,成立了家庭,随丈夫来到了另一个城市,告别了我生长的故乡,去追寻我的梦想。那是一座以小型重工业为主的城市,改革开放初期,以污染为代价发展小城经济,吃煤灰、吞烟火是所有人的一日三餐,浓烟滚、尘土飞是这个城市的真实写照。开初的几年我非常架空这座城市,曾好几次尽力离开都未成功,只能在这里无奈地生活。可是,人是很奇特的动物,即便没有感情,只要命运将你们绑在一起,日久就会生情。不知不觉中我们已在那边生活、工作了二十多年,我和丈夫的事业在不断发展,孩子也学业有成,早已健忘了对这座城市最初的架空,也垂垂习惯了这里的一切,甚至把自己的后半生也拜托给了这座城市。可是,命运有时候是很风趣的,在不经意间会俄然转弯。前不久,丈夫的工作就有了新变动,我们的家也无奈转移,我也正在打点工作调动手续。
其实,船在正常行驶中俄然调头,人是会很不适应的。几十年,我再也没思考过这个城市的吵嘴,只感觉它早已融入了我的生命里,也从来没有清算过对这个城市的感情,大概是因为拥有。只有在离开时一切的激情亲切和难舍才会涌上心头,几十年的生活、工作的情景才会在思绪中重现,也才知道自己对这座城市的感情已不能用简单的说话来表达。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自觉不自觉中找不离开的理由,独自一人去办公室桌前默坐,去校园里漫无边际的散步,去商场里毫无目的的转悠,去公园里做着无意的活动,想锁住一切对这里的记忆。其实,当你生活在一座城市的时候,成天忙忙碌碌,来交常常,总以为这里的街道、树木、楼房、花朵都与自己无关,脚下所踏的路石也不过是石块而已。可一旦决定离开,就会发觉自己是如此器重那些街道、树木、记念那些楼房和早已凋零的花朵,而且,自己的五脏六腑、血液和心脏。
都留在脚下那些铺路的石块之间,而且有一种令人心碎的魅力,带着梦想的忧伤重现在你的眼前,成为你生命中的圣地。当一个人将自己年富力强的二十几年献给一座城市的时候,这座城市无疑会变成你生命中的故乡。几十年中,故乡对于我来讲没有独一,我有血亲故乡,它是我的根,是祖先血统的延续;我有生长的故乡,它是我童年美好的回想,是它的乳汁哺育我长大;我有生活的故乡,是它教会我如何做人,给了我家庭,给了我事业,给了我幸福。我没有别人那样确定的故乡,却拥有生命中不同历程的故乡,固然如此,却总怕被故乡丢弃,所以,心中总有一个强烈的声音:故乡,请别丢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