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姜玛丽宛在水中央。——题记《诗经·国风·秦风》 今天有网友俄然问我。
我的笔名从何而来,我笑而不答。后来看到有人替我回答了:《诗经》。简直“宛在水中央”是情诗《蒹葭》中的名句。说的是心爱女子总是十分疏离。
恍如置身于世外,难以追求。伊人难求,这是《诗经》中常呈现的题材,我却独爱这一篇。有人说过: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相思是什么?看之而不成及,见之而不成求;虽求而终不得。此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姜武玦爱姜玛丽就如我曾经听到的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
只能感慨一句:文止而余情不散也!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思绪无穷,恍惚飘摇。
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就如情,虚幻未成形,姜武玦如泡沫般一触即碎,却让人沉浸其中。
而露,也如昙花一现。庄子曰:乐出虚,蒸成菌。一理也。霜者,露所凝也。土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冷气则结为霜。求伊人而不得。
相思日积,其情也愈深。记得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未晞,未已”四字,虽然得不到,情难尽,日受其苦,可谓“为伊消得人憔悴也”。佛曰。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分袂,怨久长,求不得,放不下。而《蒹葭》中的情便有爱分袂,怨久长,求不得,放不下四苦。
可见诗人用情之尽!为何取名宛央,由于我想做一个如蒹葭般的女子。虽然我实在不是伊人,但我想如蒹葭一般置身于外,给人一种宛在水中央之感。
做人处事要有蒹葭之道,静静地立在那里,用自己奇异的目光看世界,阐发周围的一切事物,将名利,金钱看轻。佛曰:笑着面对,不往埋怨。
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平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我想进蒹葭一般,做一个悠然随性的女子,面对爱慕者的追求或是世间的琐事。
总是淡淡地微笑着,不爱便不成强求,不得便不成强要。她明白,最好的获得便是得不到。看待困难要有蒹葭之道,随性随缘。
笑着面对一切。还有,我也要如蒹葭一般有气质,有阅历,随冷淡疏离,却不失风度。蒹葭,令人相思益至,如影在前,伸手触之。
却终是一场镜花水月。“宛在水中央”一句,竟如断弦之音,铿锵而悠长。每读到此,不由喜之,叹之,怨之,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