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朵清欢,步步生莲

人生,就如莲花静静的开在水里,心香一瓣,淡淡清欢。最后即使萼残瓣落,也应有莲子如舍利一般,光华熠熠,姜武玦爱姜玛丽流芳不凋。——题记 (一)静水 心如静水,方能孕育莲花。所谓,上善若水,静水流深。静。

心静为上,惟心静为真静。云在彼苍水在瓶,这句禅语,只是微末的期许着自己,莫忘本心。“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人生在世,实在就如同过桥,桥下的流水是我们的本真本性,变化自若,姜玛丽没有定性。只有得一池静水,方能四方无碍。

生如年夜海,看尽千帆过尽之后,在浪花的翻滚下,逐渐剥离了那些浮躁与不甘。心湖,便只剩下一汪沉寂的碧水,于朝朝暮暮,平凡且琐碎的生活中,寻找到了前生的安宁与平静。《平静经》中写道:“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唯见于空。”既悟之后,须以静力待之,姜武玦夫平静者,平静其心。

得悟道者,常平静矣!境中寻静,亦是人生幸事。有时候,心情恰如一潭沉寂的水,固然在活动,倒是没有了波澜的升沉,这时,便会领悟到,心静如水,是一种蕴藉,是一种自然。不问荣辱,不消在意他人的观点,不消在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守住自己心中的一池静水,安然闲适。让心,如琉璃一般,重在内涵,中有内涵。寂静的深夜,一轮明月,从东方升起。

湖水静静地躺在月光下,映着月影,流光皎洁。静静地站在湖边,看着这一片寂静的湖光月色,这时的心是平静的。佛云:一念生,一念死。此一生,彼一死。只有一念心静,方能直通彼岸。心静如水,便是超脱一切,包括世俗的纠葛与猜疑,只有如此,方能在心中,生出最美的莲花。(二)莲花 静水无痕,心似莲花开。《四十二章经》中,佛说:“我为沙门。

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传说传闻释迦摩尼降生时,即能走七步,且步步莲花,有着不沾惹红尘间一丝污垢的纯净。莲,虽出于淤泥,但平静无垢,朵朵沁出馨香,如热风,轻轻带走凌冽。所以,莲,是微微禅风,是一朵佛的解语。莲花之独特,正在其生于莲藕。藕躲于水下的淤泥,生出婷婷的枝叶,静立水面,更将其花朵绽放其上。肃静严厉、静怡。

不惹一丝尘埃,如同,一种低调的高雅在心底绽放。“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儿在莲叶间游玩,仿若夏季情义萌动的男女。于是有了“江南莲花开,红光照碧水。色齐心复同,藕异心无异。”的同盟之句。在多情的人的眼中,莲花就是一种肆意展展的盛年夜与浪漫。南边的莲花,最美的应是她艳丽的身姿,在阳光明媚的时节,莲叶疏密远近间,层层叠叠。

开开合合,花朵高低错落,亭亭玉立。躲于花叶间的,有满眼艳丽的惊喜,有馨甜润泽的喜悦,更有如莲花般艳放的芳甜爱情。《华严经》中道:“年夜莲华者,梁摄论中有四义:一如莲华,在泥不染,比法界真如,在世不为世污。二如莲华,自性开辟,比真如自性开悟,众生诺证,则自性开辟。三如莲华,为群蜂所采,比真如为众圣所用。四如莲华。

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嫩、四可爱,比如四德,谓常、乐、我、净。” 实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株莲花,莲华盛开,以超出红尘的姿态。人的一生,便是花的一生。如若尽心绽放,便能有芳香与清雅,半开半合,便似醉似醒,浑然不觉,如若不曾伸展,便忍心让生命成为早夭的莲花。人世漂浮中,我们都在寻找莲花开放的契机,以在微风和芳草、晴露珠共合中,得一瓣纯净。

一瓣优雅,最后,心似莲花开。(三)禅心 明禅意,方能修得禅心。《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中说道:“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沉默,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拈花一笑,便能衣破尘埃,禅心如水,亦如是。人的一生,再是烂漫辉煌,终会有落樱缤纷,残红善舞。本来是光辉过的,因此不怕被遗忘;本来是强烈热烈过的,因此甘于安守。

一份不成言喻的静默。就这样,把一生的光阴,凝成时光长河中那一瓣恒久的心香。笑靥如是,真情如是,希看如是,生命亦如是。淡淡的,一体青凝不染尘。一种安闲的生活状态,不是甘于平庸而是细腻地往感受生活中实在不贫乏的欢愉。阔别了喧嚣繁杂,空谷晨钟,不是自耳畔响起,而是自心田深处某个被遗忘的角落。青青一线,幽香浮动。一切如花。

花如一切。所以,佛祖拈花而迦叶微笑;这一笑,便是整个世界。有时候,参禅,只在一刹时,一杯茶,一叶草,一尾鱼,一粒沙,一株桃花,看一个繁杂的世界。世有千态,心有万言,便可从中拾得一颗澄明无物的禅心。仓央嘉措在《问佛》中所言:“笑着面对,不往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每朵花开的时间不过刹那。

破颜为笑是佛祖为其指明的处世之道。而在那桃花盛开的处所,应该是人沉醉于山水花风中的的心境。不管桃花是指爱情,指女子,或是指禅心,都是一种无暇的静然。禅心之中何处有恨?太远的,不是烟霞,不是明月,是人心。禅月不语,于是得浊世清幽。禅心不歇,于是得一世平静。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鸟一天堂,生命若弦,双手转瞬之间,处处是禅意。

修得玲珑禅心,莞尔一笑,而后,步步生莲。(四)清欢 勘破红尘,自得清欢。《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和合,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过如是。”缘起缘灭皆有因缘,就如花开花谢皆有定命。花开花谢有按时,可为何花开人喜,花落人悲?开到茶靡时,心中的寂落,又是为的那般?苏轼有言:“人世有味是清欢。”红尘暧暧,何以得淡淡清欢。

淡看缘来缘往,此中亦如是。佛禅有三个境地,勘破、放下、开悟。《年夜方广佛华严经卷》中说:“随其根性,悉令满足,信得欢喜,灭除一切烦末路缠垢。” 勘破红尘,放下因果,开悟佛心,方能今生无碍。不争。

| 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