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韵
山之韵致,在于清秀奇异,巍然峭拔,在于吸六合之灵,姜玛丽收日月精华,饮草木之气。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因人而扬名,人因山而颇具几分神秘。有一位作家说得好:“前面是山,路在脚下。”是呀,山不管有多么高大险峻。
也阻挡不了攀登者执着向前的脚步。我的故乡多山,连缀起伏,逶迤而去。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山里人,对大山自然也就有一份特别的难以割舍的感情。春夏秋冬。
山们会突显出不同的气质,让人们去接纳,姜武玦爱姜玛丽去欣赏,去品读。
春山可爱而多情。春风一吹,细如牛毛的雨就会不停地挥洒。燕子也从遥远的南方匆匆地赶来,携一翼春雨,“唧”的一声,擦过低矮的屋檐。
洒一地美好绝伦的诗。春光明媚,蓝天是那么艰深而空阔,微微的流云浮得很高,轻飘飘的,仿佛对整个秀气的山峦没有涓滴的依恋。大山孤独着。
寂静着,但它静美而柔和,一尘不染。姜武玦当樱桃花漫山遍野开放的时辰,山们可漂亮呢。
朵朵盛开的樱桃花,恰似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点亮整个山野。这时,有割猪草的小姑娘,扎着两个晃悠悠的羊角小辫,出现在山坡上。
那一地金黄色的野花,映得姑娘的脸精神抖擞。如有人喊一曲山歌,在山谷间久久回荡,就更增加了山丰富的底蕴了。小溪也因下过几阵春雨而起头灵动起来。
哼着优美缠绵的曲子,从山间越过。大山,我习以为常的大山啊,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又怎能隐藏得了你独有的神韵!夏季的山仿佛没有甚么出格。
只不过比春天的山要明朗了许多。不过,若遇暴风暴雨,电闪雷鸣的时辰,山又显得是那样坚强无比,雷打不动,雨劈不倒。颠末雨水的冲刷。
山更秀了,巍然屹立于大地之上。若是是骄阳炎炎,晒得漫山的树木垂头丧气的时辰,山也好像顿时掉去了自己的尊严。待到夕阳下山。
霞光铺满山野的时辰,大山的风韵才再一次突显。夏季的山,就这样毫无遮掩地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没有一丁点儿含蓄。到了秋季。
大雁南飞,越过高山沟壑。枫叶片片,落叶飞舞,山又承载了一季的悲壮。“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儿一树,那儿一簇,无不把秋天的神韵抒发得极尽描摹。
山坡上,玉米成熟了。农民们洒一路笑语,把金黄的玉米捧子掰下来扛回家。果树上,也挂满了果子,在秋风中摇晃。橙黄的是又大又圆的白梨。
火红的是光滑诱人的柿子,还有漫山的苹果,缀满了枝头。山,多么丰厚,它蕴藏着山民们一季沉甸甸的希望。最引人喜爱的是冬天的山啊!下过一阵大雪。
山们便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漫山遍野银装素裹,一片洁白。连缀的群山清一色的白,没有一些杂色。雪后初霁,苍天是那么高远。
大地是那样丰富,煦暖的阳光把整个雪野烘托得十分晶亮。整个山峦,似用庞大的水晶雕琢而成,不知是哪个能工巧匠能有这般高妙的手艺,不得不让人心悦诚服。
感慨不已。儿童们在山坡上塑起了雪人,打起了雪仗。看吧,半山腰的平地上,倏然间立起几个庞大的怪物,注视着其实并不单调乏味的冬。每当这个时辰。
可不要被冰冷的气候困住四肢举动,围炉不语,韬光养晦。只要大胆地走出门去,随便一瞧,到处可见憾人心魄的冰凌与雪花啊!没有那一个季节。
大山有这般壮美,真是“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也许,在这厚厚的雪层中,就蕴藏着一个活泼的早春呢。故乡的山啊。
有感受不完的力,有诉说不尽的美,有品读不厌的韵致。走进大山,就走进了一个丰厚而博大的世界,心也会随之而宽广而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