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华山

华山除了它的“全国第一岳”这个雷震双耳的大名外,最能吸引现代登山者的原因就是华山满盈在山山水水之间稠密的道教文化氛围和金庸的“华山论剑”所带来的神话仙踪。登华山的头几天,我们一直在西安缠绵而又清凉的秋雨中犹豫着要不要登华山,后来我决定择日不如撞日,就明天去!当晚我躺在华山脚下华阴县的宾馆里翻来覆去睡不着,放在枕边的一本先容华山的宣传册被我翻了又翻,整整一夜我都被里面的图片和故事激动着,感慨感染自己要去接见会面一个从未会面的友人。登上海拔2160米高的华山,对我们来说不管从身体上还是意志上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宾馆茶坊里的办事生提示我们衣服要穿厚些。

省得受冻。姜武玦于是,我把观光箱子里的衣服全部裹到了身上,厚厚的粗笨的衣服使我看起来像极了南极的企鹅。早起,伴着一路细雾满盈我们到达景区大门口,看来这里游客未几,景区的专车很快就把我们投递华山的索道口,坐在索道上我的心里还在期盼着云开雾散。索道渐渐悠悠,一路穿云吐雾,跋涉而上,行至半山腰,雾气散尽,我们的眼前豁然一亮,坐在缆车里的六小我同时惊叫起来,举着相机的手定格在这一瞬间。只见远处的山顶上光芒四射,霞光万丈。

再看脚下,姜武玦爱姜玛丽云雾集聚在山腰处不再升腾,那漫山的白云飘漂荡荡穿梭在群山腰际,一两只燕子在云中回旋起舞,真乃:不是仙境胜似仙境!想必那些神奇的“引凤”,“黄雀衔环”,“中方仙桥”等故事也是由此而来吧?正待我们还沉醉在神话空想中时,缆车已经到达终点,结束了全长1524米的索道单向行程。下车时,我们直感喟:太快了!太快了!伴着漫山的阳光,我们开始登华山最低的一个峰--北峰。跟着山路越来越高,我身上的衣服也越脱越少。

抱着一堆棉衣登山使我显得狼狈不堪。此时已是海拔一千六百多米高,姜玛丽坐索道使我们省略了三个小时的登山路程,即使这样,到达北峰时,我们已经累得气喘吁吁。站在北峰顶,极目远望,远处群峰四起,南峰被更高层的云雾遮住了,看不见山顶。低处一抹秋色的山林美艳之极,偶然能看见一两处被山林掩映下的山庄和寺庙,给大山增加了几分神秘和魅力;通往遍地去的长长的石阶巷子忽隐忽现与远处群山腰际的白色飘带相映成趣,构成了雄壮大山的灵动之笔;再看通往中峰的山顶路上,古刹成群。

喷鼻烟袅袅,剑锋似的山顶上游客渐渐爬行,真是:人在峰顶走,峰在剑上行。据说金庸大师写了十几部有关华山的武侠小说,他本人竟没有一次登临过华山之顶。站在华山北峰由他书写的“华山论剑”的石碑前,我们思绪万千。登顶究竟为了什么?“强身健体,挑战自我”?“壮志凌云,一览众山小”?“胸怀全国,踏遍名山大川”?对名山,我们除了赞美和追寻,还能悟到些什么呢?这个答案在我继续攀登华山岑岭的途中找到了。由于我看到四个当地挑山夫抬着重达三四百斤的石头上山,而他们爬上海拔高达一千六百米高的山顶所得到的收入仅是每人二十元。华山的门票售价是每个游客180元。

这个价格并不包括索道价格。仅仅是轻装爬行,我们作为游客要给景区交付高于挑山夫九倍的价格,而他们负重上山,却只是区区二十元。从景区治理者角度看这个价格,已经是在权衡华山修建和维护治理本钱之内比较公道的价格了。修建和治理一个这样高本钱的景点,需要支出的不仅是财力和物力,更是当地政府在一个远瞩思想统领下的文化行动。在这样的思想下,我要为金庸大师的神来之笔喝采!您的一句“华山论剑”给华山带来了几多神采和光环,吸引了无以计数的游客前来,华山由于有您而传奇。继续爬行,一路的摩崖石刻让我一次一次驻足。华山以“险”著称,而镌刻在道路两旁的摩崖石刻更被誉为“岩石上的书法博物馆”。

华山自汉武帝封岳以来,在山顶留下的石刻有570余款。仅是从这历代名人石刻中,我就可以领略到华山的气势和险恶,而感慨感染更多的还是旅游业给后人带来的文化传承。文化由于旅游而传承,旅游由于文化而昌隆。从国内到国外,旅游让世界成了一个家。一路爬着上来,看到不少国外友人在摹仿和研究这摩崖石刻,中国的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历代文人骚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字之谜。在华山中峰,我们就看到了一幅没有留下名字的文人墨迹,只留下苍劲有力的“云海”和题名“丁丑年玄月”,下面是四个不知何意的圆圈。自古“道家出华山”,在连接华山的四个峰路上,感慨感染最深的是道教文化。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在此和道家陈抟老祖下棋比赛,输于老祖后封华山为“山是道家山,林是皇家林”。有了宋太祖这一句话,道家从此在华山昌隆起来,道家文化也因华山而传播深远。在擦耳崖的一侧石崖上,我看到了星搓道人写的“飞虹”二字。所谓“虹”,是雨后晴和天边出现的七彩云桥现象。由于华山海拔甚高,峰顶又在云层上面,能遇飞虹,则需机缘偶合。观道人所写“飞虹”二字,“飞”似飞流直下,“虹”却肃静严厉秀丽。二字一动一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趣话双关,耐人寻味。在中峰下山处的一家道观的门两侧,我被一幅春联吸引。“云霄雷电轰隆震震霈甘霖,河汉汪洋江湖滚滚波浪涌”。

由于春联书写都是繁体字,所以,让人一看就知道其意地点:一边是雨一边是水。若从道家去解其禅意,也只能是各有所悟了。一边走一边看,是很费时日的,华山全景共48个景点,即使走马观花的看完也需要六个小时。我们走走停停从北峰到中峰就用去了两个小时的时间。而我们若想到达最岑岭—南峰,则还需两个半小时。算算往返的时间,量量自身的体能,我们决定归去。“上山是心肌炎,下山是关节炎”。这是上华山前导游蜜斯的一句玩笑话。没想到在我 们这里应验。在登天梯时,我还真的心慌如麻,此段路程东临深渊,西傍危崖,梯下回旋之处仅一线之地。天梯高虽仅丈余。

却垂直如壁,在上面凿一个个只能放下半个脚甚至不到半个脚的门路,双方只给你个铁链让你拉着上,顾得了脚下顾不上手上,摸着了链子又怕踩不到石梯,那种表情真正称得上是上上下下的“享受”!就是在这样的关口,一位七十多岁头发白花花的老师长教师竟然背挎大包手提小包从上面摸索下来,真是让我由衷的服气!“自古华山一条路”,一路走下来,拥挤在穿梭的人流中不敢昂首,更不能逗留,直直的石梯长又陡,昂首就顾不上脚下,逗留就会阻碍后来人的前行。所以,关节炎不疼才怪!又到索道上,早上的雾已烟消云散,朝阳的山坡上一群燕子飞过一片春意盎然;近处清楚可辨的石山上小瀑布一道道飞流直下成为华山一景;转过身去,背阴的山上富强的山林青黄秋色成一景;远处白皑皑的石山上远远看去如“石雪”。

这春夏秋冬的景象浑然天成,没有丝毫的做作,果真是“山中一日四景”!下的山来,回顾望去,华山已不再眼前。一切,仿佛只是一场梦幻。幻觉中,我眼前的华山,变作一翩翩美少年,萧洒俊朗,健步而去。

| 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