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溪的麻糍文化
在我们贵溪乡间,遇有红喜事、白喜事(白叟过世),还有过时节(端午节、七月半、中秋节),最隆重的就是打麻糍上席。特别是竖屋(建房架木梁)那天,一定要打麻糍的,姜武玦爱姜玛丽那天早上,全村的男女长幼都可以往吃,邻村及过路的人也可以往吃。
打麻糍有几个步骤: 量米。办喜事的人家,头天晚上十一二点钟就要起头浸糯米了,根据客人的多少决定浸几多米,以前的人吃得(食量年夜)一桌客打4斤米麻糍,此刻打3斤便可以了。浸米。冬天的糯米可以多浸几个小时,炎天的糯米浸两三个小时便可以了,浸多了时候会馊。有时辰糯米浸得时候少了,也有补救的法子,就边蒸酿饭(糯米饭)边披冷水。蒸酿饭。
米少就一起倒进甑里往蒸;米多则不能一起倒进甑里,由于米多,姜玛丽压力年夜,蒸的酿饭就坚,打的麻糍就不好吃。那怎么办呢?分几甑蒸又麻烦。不要紧,可以将糯米分三次倒进甑里,先倒进一部分糯米起头蒸,蒸到甑盖滴水了,申明蒸熟了;再倒进一部分糯米放在蒸熟的酿饭上面接着蒸。
蒸到甑盖滴水了,申明第二层糯米也蒸熟了;最后将残剩部分的糯米全部倒进甑里,再接着蒸。一甑酿饭都蒸熟了,用筷子撬一点出来,再用手轻轻抓一下,不黏手,那是真的熟了。这时,姜武玦若是感觉酿饭比较坚,可以倒进一碗滚烫的开水让上面一层酿饭接收,然后将酿饭倒进舂臼里起头打麻糍。
打麻糍。酿饭蒸熟了,舂臼和舂槌早就准备好了(用水渗透,洗净)。酿饭有多有少,舂臼有年夜有小。小舂臼可以打十几斤米的麻糍,年夜舂臼可以打二十多斤米的麻糍。特殊情况下,像过往竖屋,出产队加餐,要打百十斤米的麻糍,就几个舂臼一字排开同时进行,场面非常壮观。酿饭倒进舂臼里,不能举起舂槌就打,那会打得酿饭溅出舂臼。要围着舂臼转着圈用舂槌用力将酿饭挤压在一起。
一直挤压到分不清一粒粒的酿饭为止,便起头用力打。小舂臼打麻糍两个人就够了,一个人打,一个人剥。剥的人做好两件事,一槌打下往,麻糍牢牢黏住了舂槌,在舂槌拔出时,要双手沾一下冷开水将麻糍剥离舂槌;麻糍便被打成了一个窝,要赶在第二槌打下之前,将窝边的麻糍按到窝里往。年夜舂臼打麻糍要三个人,另外一个人站在舂臼边舂槌的左边,伸出右手辅佐将舂槌提起来。
麻糍打得越细越烂越好吃,一舂臼麻糍至少要打两百下。由于打麻糍很辛苦,有时打了百把下就要换人。捩麻糍。颠末槌打后,酿饭变成了细嫩柔滑的麻糍,然后将打好的麻糍搬进盆里端到桌子上。这时,桌上已经放了一个团箕,团箕里放了一堆摞麻糍的料。麻糍不用粉末摞会黏在一起,摞了粉末就不会黏在一起了。有些甚么料呢?以前,穷一点的人将炒熟的米粉倒进团箕里;生活好一点的人则将炒熟的豆子磨成粉末倒进团箕里;生活好又舍得给人家吃的人则将炒熟的芝麻磨成粉末倒进团箕里。几个人围盘就凳。
分工协作。捩麻糍的捩麻糍,摞麻糍的摞麻糍。麻糍是怎样捩的呢?先用双手扯起一团麻糍,再用左手虎口捋住麻糍的一端,拇指和食指挤压一下,一个比鸡蛋年夜的圆形麻糍便构成了,然后右手将圆形麻糍一捩便是一个麻糍,将捩好的麻糍扔进团箕的料里,摞麻糍的人便将麻糍放在料里摞一下再放进盘子里。吃麻糍。摞好的麻糍端上桌便可以沾白糖吃了。不沾糖是不好吃的。
以前的麻糍还有一种服法,穷人家不摞米粉,不摞豆末,也不摞芝麻,直接放进装了漏水糖的钵仔里,从钵仔里搛起来就吃。甚么是漏水糖?以前做蔗糖,把蔗糖放在有漏嘴的糖罐哩里面起到过滤的作用,漏出含蔗糖量很少的液体就是漏水糖。打麻糍是我们贵溪的一种文化。我们贵溪民谚里就有好多用“麻糍”做形象比方的,如: 难(谐音nàn,只)有麻糍黏到哩饭。
饭还会黏到哩麻糍啊。年夜方的人家打麻糍头一天量米的时辰总会多量一点,担忧不够客人吃,吃不完不要紧,有吃有余是好事。不够吃的话,人家就会说主人家吝啬。“吃的日子少,说的日子长。”要舍得给人家吃。“压(国际音标k?,节流)”,也只能“压”得自己,穷里不穷外。那么,吃不了的麻糍会冷,变硬,怎么办呢?第二天、第三天可以放在甑里的饭上蒸。这样就会呈现一个现象——麻糍黏到哩饭。
有的人说俏皮话,饭也会黏到哩麻糍?这就要看哪个是主体?甑年夜,饭多,麻糍少,搛走了一个麻糍,便带走了几十个饭糁。贵溪民谚回答了这个题目:“难(谐音nàn,只)”有麻糍黏到哩饭,饭还会黏到哩麻糍啊。这个比方非常形象,就像一个家庭,家年夜,业年夜,父母背上的肉得厚(经济实力强)。子女就像甑里的麻糍,只会占到发财的父母的便宜。鸡啄麻糍——开不得口。
吃麻糍的时辰,若是偶尔咬到麻糍里面的沙粒,就会将嘴里的麻糍吐到地上。这时,家里养的鸡便会跑上前往啄。然而,麻糍不像饭糁、米或谷,一个一个小小的;麻糍是又黏又软的一团。鸡一口啄下往,想吞,黏黏的一团,吞不下往;想张开嘴巴,又被黏住了。这样便呈现了“鸡啄麻糍——开不得口”有趣的现象。比方一个人心里有话说,可出于某种顾虑而不好启齿。
一行服一行,麻糍粿哩就要糖。麻糍和粿哩(年糕)少了糖是不好吃的。比方不管做甚么事,既要有专门的工具,又要有专业人才。捩白麻糍。甚么是“白麻糍”?就是刚刚捩出来的麻糍,没有摞熟米粉、熟豆末、熟油麻粉,也没有摞糖。一般不会把“白麻糍”招待客人的。那么“捩白麻糍”就申明太吝啬了。麻糍呒(mú,没有)打,钵哩呒粘。来历于贵溪姑娘、小伙相亲。
男方对女方表示满意后,女方选一个好日子带着女儿和亲戚往男方“看主家”,人数多有六七桌,少也有三四桌。男方要打爆仗迎接,装碟哩,隔壁邻舍传茶。女方同意的话,则会留下来吃午餐;若是不同意,就不会吃午餐。在女方同意的条件下,男方年夜摆筵席,吃“成事饭”,打麻糍上席,用钵哩装麻糍。俗话说:“吃了成事饭,姩哩脱不了襻”,要反悔就麻烦。
若是在“麻糍呒打,钵哩呒粘”的时辰提出不同意,走人就是了,没有任何麻烦。指两边虽有合作的意向,但在没有发生本色性交往之前,即“麻糍呒打,钵哩呒粘”,发现不能合作,可以另做筹算。有不得三个麻糍样高。一个麻糍了不起一寸高,三个麻糍也就三寸高。“有不得三个麻糍样高”是对矮个子蔑视的夸大的说法。有的人恶作剧地说:三个麻糍拉起来可有几米长哦。这样是不作算的。
三个麻糍可有叠起来,拉长的麻糍是站不起来的。仰“嗯(你)”个麻糍搋(chuāi,搽)“嗯”个嘴。你送麻糍到我家里,我就用你送的麻糍招待你。这就是“仰‘嗯’个麻糍搋(chuāi搽)‘嗯’个嘴。” 延伸意思就是,你送给我的礼品,我就用你送的礼品来招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