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雷雨爽

住在乡间已50年了,姜玛丽对乡间的雷雨,从没有今天这般的深刻感受。

越来越觉得它,似乎与城里的雷雨有着明显的不同,闪电强、雷声大、雨点急,既威猛,更豪放。轰霹雷隆,孔殷火燎,噼噼啪啪。

稀里哗啦。有时来得急走得快,有时又是来得快离得慢。那瞬间天崩地裂般的震撼,把人的心魂胆魄都震摄得规规矩矩服服帖帖。这不。

又是一个夏季的夜晚,我先是因燥热而没法入睡,一旦心静自然凉而进入梦中,姜武玦爱姜玛丽且梦正做得喷鼻甜美艳时,忽见关灯熄火后的室内窗前。

电光闪闪,如火蛇之舌,蹿来跳去,煞是吓人。猛然惊醒。噢,又响雷斡闪了(闪电),接着便大雨倾盆而下。豆粒般的雨点,在急风响雷猛电的火上加油下。

砸在窗台和玻璃上,“咚咚、笃笃”地直叫,直逼人身。此时,整个人犹如被用着猛力的鞭子在抽打着,浑身发寒、心口发紧、瑟瑟颤栗的感觉,铺天盖地的袭来。

姜武玦塞满了全身。是不是随着时代的成长和进步。

雷雨也跟着而转变更新?这就是乡间雷雨带给我的最新最深切的感受和记忆。先天智商不足、后天缺乏努力的我,只能只好面对飞不高跳不远的生存情况——厮守农村平生一世,在战天斗地的农业生产的大舞台上。

面朝黄土背朝天,朝耕暮织写春秋。点多线长又稀少的居住村落,决定了我必须直面雷击雨打。每逢夏季,我的身心总是在大自然这独有的浮躁脾气下,如薰蒸烧烤煮沸过滤一般。

接受考验,经历磨砺。有时,我又纳闷:儿时因家境贫寒,只得住在芦苇顶土坯墙的草棚房里。但不知是由于这草棚房隔音结果好遮光能力强,仍是由于自己年少蒙昧。

不懂怕不怕,总之,感觉到那时的响雷斡闪,没有此刻多和爽,也没有此刻大和急。即便是在八十年代的初期,住上五架梁旺砖顶空斗墙的红瓦平房后,已长大成人的我。

也觉得不怎么怕夏天响雷斡闪,住的虽是平房,但却感到心里踏实又安设,并没有什么害怕的思想顾虑和精神负担。而今。

虽然住上了钢筋混凝土的宽广明亮的实墙实壁的楼房,在封了阳台、铺了地板、装了空调的农家新房中,面对响雷斡闪,反而有了心生胆颤。

睡不着、困不安的感觉,并时常伴着夏季电闪雷鸣而剧烈。这是为何呢?是不是随着时代的成长和进步,雷雨也跟着转变更新呢?我纳闷。

或许,真的是乡间雷雨与城里不同吧!是的,乡间雷雨,真的与城里明显不同。由于乡间地区广宽,空间浩大,遮遮拦拦牵牵绊绊的少,加之乡间人又纯朴虔诚。

所以,乡间的雷雨,可以尽兴尽情地施展和扬威,很是豪放壮观。你看,那闪出的电光、叫响的雷声、落下的雨点,总是急生生、脆滑滑、爽快快的。

以不折不扣地姿态,直截了当的举止,摔下扔落在——从不扮装更不粉饰又极不做作的暴露着的地步、庄稼、房舍和场院上,不管是电闪雷鸣。

或是暴风骤雨,既原汁原味,又酣畅淋漓,十分地利落索性豪放。干涸龟裂的地盘,一旦碰上这场夏季的雷雨,边滋溜溜的大口吮吸,边哈哧哧地往外吐气泡。

那份手舞足蹈的喜形于色,真的无以言表。吃饱喝足后的塘、沟、渠、河,水满四溢,涌荡奔流,汇成十溪百流,直向江海湖泊靠拢。一刹那。

落叶随流而飘,鱼虾逆水强行,呱呱直叫的蛙族,潜伏在水檐下、藏匿于岸脚里,伴着哗哗流淌的水声,日夜不停此起彼伏地歌吟。响彻耳畔的。

净是雷雨声、雨水流淌声、蛙族呱呱的叫喊声下的交响曲。那份骇怕胆颤心惊肉跳的感觉,也在这声声入耳声声清的壮胆下,渐离渐远了。

这时候的我,又为自己生长生活并长期居住在农村,而感到有几分值得与自豪了。率直地说,我是个城市里的过客。50岁的生命行程中。

因少得可怜的出差和难以摊上几次的旅游,而偶尔在城市里住上几日,但并未遇见真正的雷雨。即便碰上,也是软绵绵的雨、降低沉的雷,让我感觉不到它的威猛与豪放。

我想,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城里,加之前堵后涌的人流,和住在同一幢楼房、走在同一楼道的绝非大部分,而是有些城里人,都不了解难深交。

人心层层设防的特别群体关系,怎能不给雷雨的直行,带来这绊那绕的很多阻碍呢!所以,它不克不及不打折扣降质态地光临城市,并且。

真的是行色匆匆,来往交往仓猝。心网太厚太密的城里人,与每逢大热天的夏季,赤膊光身短裤衩,无事串门唠唠嗑,家长里短自由谈。

自由自在心交心的乡间人的原生态般的人际关系,是截然不同的。乡野的空阔广宽和乡民的质朴直爽,又怎不令直率豪放的雷雨,直来直去地光顾呢。

两个“爽”字碰到一路,自然是情投意合的交融了。说盼着田禾富强五谷丰登也行,言增添六合生机活力也可,乡间的雷雨,让乡间人敬畏中有亲密。

接触中有亲近,订交中有亲昵。就这样,你来我往,反频频复,已到了没法割舍、不见就想、见了真热潮的境界了。此刻。

又是一个雷雨大张旗鼓的日子,我信马由缰地写下了这么些关于“乡间雷雨”的文字。但主题不明,杂乱无序,让人看了必定不明究里。而与我。

只是为了表达和了却一个情意心愿与感受罢了罢了,真的,别无它求!所以,恳请看君多加谅解。

| 人围观